第六届青年地学论坛
时间:2019-10-12 09:00 至 2019-10-15 18:00
地点:西宁
第六届青年地学论坛 已截止报名会议时间: 2019-10-12 09:00至 2019-10-15 18:00结束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
会议内容
《青年地学论坛》是由青年地球科学家发起,以杰出科学家为顾问,青年学者及研究生为参与主体而搭建的自由、平等、争鸣的交流平台。论坛自2014年创办以来,每年举办一届,已经逐渐发展为地球科学全国性的大型学术交流会议。
第六届《青年地学论坛》将于2019年10月12-15日在青海省西宁市索菲特&万达酒店举行。根据往届论坛规模和本届论坛设置的主题数预估参会人数约800~1200人。根据去年的论坛主题和本届新增主题,第六届青年地学论坛拟开设十九个主题,现诚邀全国地学同仁参加此次论坛,申请各分会场专题。也欢迎地球科学领域相关商业机构前来设展,提供赞助。
初稿截稿日期:2019-09-30
摘要截稿日期:2019-08-30
本届论坛将设十九个主题,各主题下开设并列举行的专题。论坛以专题报告为主,大会特邀报告为辅,并设展板。本届论坛继续评选优秀青年博士奖(限在读博士参评)。会议专题设置采用科学家自由申请,大会学术委员会综合确定的原则。每个专题由1~2位专家召集,并承担各专题学术报告组织工作。第一轮通知主要以专题召集为主,专题设置及参会注册将在第二轮通知公布和进行。专题申请/建议表由会议承办单位人员接收和汇总,提交给各主题负责人做最终决定,欢迎各领域专家提出专题建议。
每个主题下开设的专题原则上不超过十个,对申请开设专题不足三项或报告数量不足十九个的主题进行撤并,对申请报告数量少于六个的专题在会议日程安排时进行撤并,不同主题下若专题名称出现重叠或重复,将进行合并。
专题申请/建议表请从本通知下载。专题申请/建议时间为:2019年5月16日至6月17日,过期不再受理。请拟申请专题的学者将申请/建议人姓名、专题名称等信息于2019年6月17日前发给相关领域主题秘书(见文末表)。在线注册结束后提交摘要不足6篇的专题将自动并入其它专题。
以下为论坛拟开设的主题和专题信息,欢迎各领域专家和同学前来参会交流。
主题一、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专题1:石笋记录与洞穴监测 召集人: 李廷勇 西南大学 张海伟 西安交通大学 阮骄杨 中山大学 专题2:中国古人类学与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新进展 召集人: 李 锋 中科院古脊椎所 张东菊 兰州大学 孙雪峰 南京大学 专题3:史前-历史时期人-环境相互作用 召集人: 贾 鑫 南京师范大学 左昕昕 福建师范大学 专题4:多时空尺度古气候模拟 召集人: 程 军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燕 青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张 旭 兰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张学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石正国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宁 亮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专题5:晚更新世—全新世东亚环境演变记录 召集人: 周 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刘建宝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许晨曦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隆 浩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专题6:第四纪年代学进展及应用 召集人: 李国强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康树刚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韩 非 云南大学 张志刚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弋双文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专题7:树轮气候学与生态研究进展 召集人: 李 强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方克艳 福建师范大学 | 主题二、地球化学 专题1 :大陆风化地球化学 召集人: 李高军 南京大学 专题2:地球关键带水文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召集人: 晏智峰 天津大学 刘媛媛 南京大学 专题3:地球系统物质循环与层圈相互作用 召集人: 王选策 云南大学 刘盛遨 中地质大学(北京) 黄 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胡兆初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庞崇进 桂林理工大学 专题4:河口海岸带生物地球化学 召集人: 何 丁 浙江大学 专题5:湖泊生物地球化学 召集人: 张永东 华南师范大学 何毓新 浙江大学 专题6:介形类及其地球化学 召集人: 李祥忠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王亚琼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专题7:同位素水文学 召集人: 李宗省 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专题8:微生物有机地球化学 召集人: 黄咸雨 中国地质大学 专题9:稳定同位素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召集人: 宋照亮 天津大学 专题10:油气地球化学 召集人: 田 辉 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专题11:宇宙成因核素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 召集人: 牛振川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专题12:岩石地球化学 召集人: 戴立群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专题13:高维度稳定同位素:原理、方法及应用 召集人: 林 莽 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何雨旸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专题14:表生过程的金属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 召集人: 刘 娟 广州大学 肖 军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
主题三、环境科学 专题1:原子分子尺度的环境地球化学 召集人: 李 伟 南京大学 王少峰 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王宇恒 西北工业大学 专题2:环境健康与安全风险评估 召集人: 黄 蕾 南京大学 沈国峰 北京大学 高艳蓬 广州工业大学 专题3:金属与金属纳米颗粒的环境行为与生物效应 召集人: 阴永光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钟 寰 南京大学 党 菲 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专题4:极地及高山地区持久性有毒污染物 召集人: 傅建捷 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 张强弓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龚 平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商立海 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专题5:砷的环境地球化学 召集人: 唐先进 浙江大学 王玉军 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苏世鸣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专题6:湖泊-流域污染与生态 召集人: 陶玉强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所 张 洪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童银栋 天津大学 张焕军 河海大学 专题7:关键核素与重金属的环境微界面过程及效应 召集人: 范桥辉 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方临川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王梓萌 复旦大学 邴海健 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专题8:环境纳米界面行为 召集人: 林思劼 同济大学 胡献刚 南开大学 毛 亮 南京大学 专题9:城市化与土壤安全 召集人: 杨 磊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李 刚 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专题10:汞的环境地球化学 召集人: 张 彤 南开大学 李 平 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钟 寰 南京大学 | 主题四、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专题1:土壤肥力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召集人: 葛体达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周晓兵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张金波 南京师范大学 专题2: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全球变化 召集人: 毛 瑢 江西农业大学 刘占锋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王清奎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胡中民 华南师范大学 专题3:大气环境与碳氮循环过程 召集人: 冯兆忠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杨元合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朱 彪 北京大学 专题4:流域治理与水文-生态-侵蚀效应 召集人: 金 钊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李 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王云强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高光耀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专题5:生态界面过程与生物有效性 召集人: 管冬兴 天津大学 韩 超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汪 鹏 南京农业大学 专题6:人-地耦合景观与生态系统管理 召集人: 卫 伟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专题7: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资产与生态系统服务评估 召集人: 逯 非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专题8:城市生态学与城市人居环境改善 召集人: 韩立建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韩宝龙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五、地质灾害与工程地质 专题1:青藏高原工程地质与生态环境 召集人: 刘亚斌 青海大学 祝艳波 长安大学 朱海丽 青海大学 专题2:严酷环境下地质材料劣化与风化 召集人: 邓永锋 东南大学 谈云志 三峡大学 专题3:黄土地质灾害与工程地质 召集人: 张帆宇 兰州大学 庄建琦 长安大学 专题4:岩土力学数值分析 召集人: 欧阳朝军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所 刘 春 南京大学 专题5:岩土体结构工程地质分析 召集人: 张 文 吉林大学 专题6:地下空间多源监测与机器学习 召集人: 神秘嘉宾鹄 南京大学 张 洁 同济大学 专题7:地质灾害遥感探测与监测 召集人: 李为乐 成都理工大学 孟庆凯 青海大学 专题8:特殊土性质与处治 召集人: 陈永贵 同济大学 余 闯 温州大学 查甫生 合肥工业大学 专题9:水库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 召集人: 李长冬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龚文平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六、海洋地球科学动节 专题1:珊瑚对多尺度气候变化的记录与响应 召集人: 刘 羿 天津大学 专题2:海洋微量金属及其同位素地球化学循环:现代过程与地质记录 召集人: 陈天宇 南京大学 专题3:从洋中脊到海斗深渊:环境、资源与探测技术 召集人: 杜梦然 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专题4:晚新生代大洋环流与碳循环 召集人: 罗 立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专题5:从流域到深海:沉积物的产生、搬运和埋藏 召集人: 罗一鸣 中山大学 专题6:高纬度(极地)多尺度气候变化及其与全球气候的关联 召集人: 肖文申 同济大学 专题7:深海极端环境与生命过程 召集人: 张 宇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专题8:热带海洋多尺度气候变化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响应和影响 召集人: 晏 宏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
七、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专题 专题1:人地关系分析与区域发展地理 召集人: 薛 冰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张子龙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专题2:全球战略地理 召集人: 刘承良 华东师范大学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 胡志丁 华东师范大学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 专题3:乡村发展与乡村振兴 召集人: 程叶青 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李伯华 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 杨 忍 中山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 专题4:城市气候与人居环境 召集人: 王 军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杨 俊 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赵 林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专题5: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与技术创新 召集人: 郝 庆 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 叶玉瑶 广州地理研究所 周 亮 兰州交通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专题6:海洋、湖泊与河流先进监测技术 召集人: 段洪涛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张国庆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孙德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唐世林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赵 俊 中山大学 刘 东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专题7:陆地生态系统遥感监测新技术与新方法 召集人: 王宗明 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赵 旦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赵 伟 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毛德华 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专题8:地学模拟与可视化 召集人: 陈 旻 南京师范大学 邱银国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蔡利平 曲阜师范大学 专题9:天宫二号对地观测技术与应用 召集人: 万 雪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汤瑜瑜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覃帮勇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专题10:水循环遥感:数据、模型与应用 召集人: 曾春芬 重庆师范大学 崔要奎 北京大学 姚 成 河海大学 专题11: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 召集人: 张风宝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赵广举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秦 伟 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徐国策 西安理工大学 专题12:数字农业监测技术及应用 召集人: 陈鹏飞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张东彦 安徽大学 张 建 华中农业大学 | 八、地球物理与空间物理 专题1:勘探地球物理 召集人: 王一博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宗兆云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蔡建超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专题2:壳幔结构与深部作用 召集人: 王宝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李志伟 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屠泓为 青海省地震局 黄周传 南京大学 专题3:地球内部结构、组成与过程 召集人: 孙道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张宝华 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王 涛 南京大学 专题4:古地磁、生物磁学与地球动力学 召集人: 林 巍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李忠海 中国科学院大学 王 勤 南京大学 专题5:空间物理 召集人: 申成龙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陈艳红 中科院国家科学空间中心 薛向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专题6:地球与行星内部物理化学属性与过程 召集人: 刘 锦 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 张宝华 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九、大气科学与全球变化 专题1: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召集人: 贾小静 浙江大学 专题2:数值模式与模拟 召集人: 李丽娟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专题3:亚洲季风变异特征和机理 召集人: 王 林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专题4: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 召集人: 雷荔傈 南京大学 专题5:大气探测 召集人: 陆高鹏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专题6:区域气候变化动力学 召集人: 黄 平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主题十、干旱区环境与风沙科学 专题1:干旱区环境演化 召集人: 苗运法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资源环境研究院 于禄鹏 临沂大学 杨一博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李国强 兰州大学 专题2:风成过程与地貌演化 召集人: 钱广强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资源环境研究院 郭中领 河北师范大学 王仁德 河北省科学院 杜会石 吉林师范大学 专题3:风沙(风蚀)动力学与数理模型 召集人: 吕 萍 陕西师范大学 高 鑫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张德国 浙江大学 张 洁 兰州大学 专题4:干旱区生态、水文前沿 召集人: 王 锋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刘秀萍 中国科学院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李永华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王国华 山西师范大学 专题5:沙漠化与可持续发展 召集人: 刘树林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张建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董 智 山东农业大学 刘东伟 内蒙古大学 专题6:风沙灾害与治沙工程 召集人: 蒙仲举 内蒙古农业大学 詹科杰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高广磊 北京林业大学 李锦荣 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 王海峰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专题7:戈壁生态系统与区域发展 召集人: 张国明 北京师范大学 曹晓明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张正偲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资源环境研究院 高君亮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专题8:沙区资源与沙产业 召集人: 左合君 内蒙古农业大学 张进虎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李兴财 宁夏大学 高亮 亿利集团 |
十一、月球与行星科学 专题1:行星物理和空间环境 召集人: 李雄耀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肖智勇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杨 蔚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专题2:陨石和比较行星学 召集人: 秦礼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张爱铖 南京大学 廖世勇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安亚军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专题3:月球遥感和地质过程 召集人: 法文哲 北京大学 凌宗成 山东大学(威海) 康志忠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惠鹤九 南京大学 专题4:火星表面环境和地质过程 召集人: 刘 洋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中心 黄 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蒋 云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赵宇鴳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主题十二、水文地质与水科学 专题1: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 召集人: 谢月清 南京大学 梁修雨 南方科技大学 专题2:裂隙地下水与环境 召集人: 杨志兵 武汉大学 王礼春 天津大学 王全荣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专题3:海岸带地下水 召集人: 俞 烜 中山大学 鲁春辉 河海大学 韩冬梅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专题4:污染水文地质及水化学过程 召集人: 高旭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史浙明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徐 芬 成都理工大学 李成城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专题5:岩溶水资源与环境变化 召集人: 蒲俊兵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高旭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孙海龙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专题6:旱区地下水与环境 召集人: 李培月 长安大学 蒋小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专题7:地下水模拟与不确定性分析 召集人: 王全荣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曾献奎 南京大学 谢月清 南京大学 专题8:长江流域水循环与长江大保护 召集人: 程磊 武汉大学 佘敦先武汉大学 景朝霞 武汉大学 专题9:气候变化与水文极端事件 召集人: 刘智勇 中山大学 董春雨 中山大学 |
主题十三、矿产与资源 专题1:关键金属矿产 召集人:袁顺达地科院矿产资源所 杨志明、谢桂青、陈伟、赵葵东、刘琰、高剑峰、杨武斌、章荣清、陈列锰、刘鹏 专题2:特提斯域成矿作用 召集人:宋玉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杨志明、王庆飞、王保弟、刘英超、李金祥、宋扬、郑远川、冷成彪 专题3:斑岩成矿系统——缅怀世界著名矿床学家Jeremy Richards 召集人: 王 瑞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谢桂青 地科院资源所 李金祥 中科院青藏所)、 安 芳 西北大学 朱经经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专题4:北疆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召集人: 吴昌志 南京大学 专题5:沉积成矿作用与沉积矿产 召集人: 樊海峰 地球化学研究所 常象春 山东科技大学 专题6:盐湖资源与蒸发岩矿床 召集人: 张西营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樊启顺,赵艳军,叶传永,朱正杰 | 主题十四、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 专题1:地球生物学 召集人: 罗根明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沈冰 北京大学 专题2:早期生命和寒武纪大爆发 召集人: 赵方臣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殷宗军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万 斌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杨宇宁 贵州大学 刘建妮 西北大学 专题3:中生代陆地生态系统演化 召集人: 王 博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专题4:重要古脊椎动物类群的起源和演化 召集人: 盖志琨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赵 琪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专题5:重要古植物类群的起源和演化 召集人: 史恭乐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冯 卓 云南大学 薛进庄 北京大学 专题6:亚洲不同时间尺度古环境研究的孢粉学视角 召集人: 苗运法 中科院寒区与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马春梅 南京大学 肖霞云 中科院南京湖泊研究所 吴福莉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赵永涛 中科院寒区与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专题7:关键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环境的演变 召集人: 黄康俊 西北大学 杨江海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刘喜停 中国海洋大学 汤冬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专题8:金属稳定同位素示踪古环境演变 召集人: 卫 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魏广祎 南京大学 程 猛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沈 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专题9:地史关键生物演化期重要营养元素循环和环境背景 召集人: 王新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罗根明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王 丹 南通大学 樊海峰 贵阳地化所 汤冬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主题十五、冰冻圈科学 专题1:冰冻圈气候环境:过去、现在和未来 召集人: 李传金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庞洪喜、丁明虎、耿雷、游庆龙 专题2:冰冻圈与水资源:过程、机理与预测 召集人: 李宗省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朱国锋、王璞玉、柳景峰、孙维君 专题3:冰冻圈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召集人: 祁 第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乐成峰、罗一鸣、李向应、牟翠翠 专题4:海冰变化和过程监测及模拟 召集人: 徐世明 清华大学 舒 启、杨清华、毕海波、杜文涛 专题5:冰冻圈大气污染的来源、迁移转化过程和影响 召集人: 张强弓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张玉兰、耿雷、董志文、龚平 专题6:海-冰-气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和机制 召集人: 李熙晨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雷瑞波、刘成彦、高立宝 专题7:高低纬相互作用及水汽循环过程 召集人: 张 旭 兰州大学 高 晶、庞洪喜、王圣杰 专题8:冻土环境与冻土工程 召集人: 张明义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李栋伟、李双洋、罗栋梁、穆彦虎 专题9:冰冻圈遥感与信息 召集人: 吴雪娇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王旭峰、谢欢、周春霞、刘婷婷 专题10:积雪观测与模拟的理论、方法与应用 召集人: 董春雨 中山大学 唐志光湖南科技大学 黄艳华东师范大学 专题11:山地冰川、极地冰盖的物质平衡与动力学 召集人: 唐学远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张胜凯武汉大学 | 主题十六第三极科学 此主题不设专题 召集人: 龚 平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戴紧根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戴玉凤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 刘向军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西北师范大学 刘玉洁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裴万胜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游庆龙 复旦大学 张强弓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鄂崇毅 青海师范大学 侯光良 青海师范大学 |
主题十七土壤科学与环境健康 专题1:土壤组分互作与界面过程: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 召集人: 蔡 鹏 华中农业大学 何 艳 浙江大学 王梓萌 复旦大学 专题2:土壤微生物特征与生态环境效应 召集人: 王 钢 中国农业大学 梁 超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蒋建东 南京农业大学 专题3:天然有机质的环境行为与效应 召集人: 陈春梅 天津大学 余光辉 天津大学 冯晓娟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专题4:全球变化与土壤健康 召集人: 朱春梧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徐 侠 南京林业大学 张亚峰 青海省第五地质勘查院 专题5:生物质炭与土壤环境生态功能 召集人: 商建英 中国农业大学 童美萍 北京大学 宋 洋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专题6:土壤质量及其风险评估 召集人: 郑 娜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刘杏梅 浙江大学 黄 蕾 南京大学 专题7:土壤重金属迁移转化及其环境效应 召集人: 刘承帅 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 王玉军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石振清 华南理工大学 张 静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专题8:有机污染物的土壤环境行为及其生态效应 召集人: 高 娟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谷 成 南京大学 罗春玲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专题9:新型污染物的土壤环境行为及其污染控制 召集人: 苏建强 中国科学院厦门城市环境研究所 汪 磊 南开大学 王 芳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专题10:场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修复 召集人: 严 俊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宋 静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龙 涛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吕正勇 北京高能时代有限公司 | 主题十八、地学仪器与系统 专题1:水体与湿地仪器 召集人: 丁士明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李文涛 南京大学 谭周亮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 祝 惠 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周脚根 淮阴师范学院 专题2:土壤与流域仪器 召集人: 刘 永 北京大学 卞永荣 中科院南京土壤所 陈 磊 北京师范大学 王玉军 中科院南京土壤所 庄艳华 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专题3:大气仪器 召集人: 阚瑞峰 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戴瀚程 北京大学 李 杰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梅 亮 大连理工大学 吴德成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王珍珠 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专题4:生态系统仪器 召集人: 张志荣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温学发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原作强 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专题5:地球物理仪器 召集人: 刘玉娟 吉林大学 张文涛 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 专题6:地质灾害仪器 召集人: 魏广庆 南京大学 黄观文 长安大学 朱 星 成都理工大学 专题7:仪器制造与地学应用 召集人: 张 炜 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研究院 钱 森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 曾传滨 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 |
主题十九气溶胶与大气环境科学 专题1:大气氧化性(自由基化学、O3、VOCs等) 召集人: 陆克定 北京大学 薛丽坤 山东大学 袁 斌 暨南大学 袁自冰 华南理工大学 专题2:气溶胶外场监测与污染机制解析 召集人: 章炎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李卫军 浙江大学 孙业乐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盖鑫磊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徐建中 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孔少飞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专题3:有机气溶胶 召集人: 丁 翔 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所 丛志远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 黄汝锦 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郭 松 北京大学 专题4:气溶胶物理化学过程、新粒子生成 召集人: 王 琳 复旦大学 王炜罡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 杜 林 山东大学 佟胜睿 中科院化学所 马庆鑫 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 余 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聂 玮 南京大学 专题5:大气化学模式、边界层、云雾过程等 召集人: 张 霖 北京大学 胡建林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陈 琦 北京大学 乐 旭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汪名怀 南京大学 郭建平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专题6:大气污染毒理与健康效应 召集人: 邱兴华 北京大学 罗小三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李 雪 暨南大学 |
本次论坛主题一、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拟在《地球环境学报》组织论文专刊;主题七、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拟在《湖泊科学》组织论文专刊;主题十、干旱区环境与风沙科学拟在《中国沙漠》组织论文专刊;主题十三、矿产与资源拟在《盐湖研究》组织论文专刊;主题十五、冰冻圈科学拟在《冰川冻土》组织论文专刊;主题十七、土壤科学与环境健康拟在《土壤学报》和《土壤》组织论文专刊,欢迎参会的老师和同学积极投稿。
组名 | 成员 | 主要负责事宜 |
工作组 | 组长:王建萍 副组长:张西营、刘向军 | 会议总协调。 |
秘书长 | 刘向军 | 会议召集、组织、与组委会沟通工作。 |
学术组 | 樊启顺、刘向军、鄂崇毅、侯光良、曾方明、孔凡翠、李斌凯、李建森、都永生、苗卫良、海擎宇、李云、凌智永、秦占杰、韩积斌、李永寿、魏海成、孙爱军、张艳灵、陈天源、袁小龙、李庆宽 | 会议议题、召集人、报告人的确定;会议通知发送;会议手册及内容设计。 |
财务组 | 刘向军、余冬梅、韩继龙、李雯霞 | 整个会议的预算、经费控制;费用的支取与平衡等工作。 |
会务组 | 孙永娟、成艾颖、易磊、程怀德 | 对接会务公司,监督各个环节的执行。(每日菜单、纪念品、与地方公安对接、会后科学考察线路、临时车辆调用、工作人员及参会人员胸牌等工作)。 |
志愿者组 | 唐启亮、高春亮 、陈亮、王明祥 | 管理学生志愿者,负责会议接站,会场引导、秩序维持、会后陪同考察等工作。 |
论坛指导委员会(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安芷生 | 院士 | 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
陈发虎 | 院士 | 兰州大学 |
陈 骏 | 院士 | 南京大学 |
陈海山 | 教授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陈 曦 | 研究员 |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程 海 | 教授 | 西安交通大学 |
崔 鹏 | 院士 | 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方小敏 | 研究员 |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
冯 起 | 研究院 | 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
傅伯杰 | 院士 |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季峻峰 | 教授 | 南京大学 |
李小雁 | 教授 | 北京师范大学 |
林 间 | 研究员 |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刘丛强 | 院士 | 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鹿化煜 | 教授 | 南京大学 |
彭建兵 | 教授 | 长安大学 |
沈 吉 | 研究员 |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史培军 | 教授 | 青海师范大学 |
王根绪 | 研究员 | 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王汝成 | 教授 | 南京大学 |
王 涛 | 研究员 | 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
汪永进 | 教授 | 南京师范大学 |
文安邦 | 研究员 | 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吴金水 | 研究员 | 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
肖应凯 | 研究员 | 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
杨桂山 | 研究员 | 中科院南京分院 |
于贵瑞 | 研究员 |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余钟波 | 教授 | 河海大学 |
张 干 | 研究员 | 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周卫健 | 院士 | 中科学地球环境研究所 |
赵其国 | 院士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张明军 | 教授 | 西北师范大学 |
朱照宇 | 研究员 | 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声明:
1、以上会议非活动家网站主办或承办会议,活动家网站学术会议频道会议信息来自于互联网,方便用户了解行业信息,如需参会、报名、获取会议邀请函或会议日程,请直接与学术会议活动主办单位联系。
2、部分会议内容来自互联网,由于网络的不确定性,活动家网站对所发布的信息不承担真实性的鉴别工作,请谨慎选择。若您发现会议页面信息有误,请联系活动家客服028-69761252纠错。
查看更多
介绍:中国科学院正式成立青年创新促进会于2011年6月成立,是中科院对全院3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才进行综合培养的创新举措,旨在通过有效组织和支持,团结、凝聚全院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拓宽大家的学术视野,促进相互交流和学科交叉,提升科研活动组织能力,培养造就新一代学术技术带头人。截至2015年底,“青促会”会员已达2190人,是全院青年科研人员的核心骨干力量,其中首批优秀会员95人。
主办方: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介绍: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于2019年10月21日举办第六届青年地学论坛。
温馨提示
酒店与住宿:
为防止极端情况下活动延期或取消,建议“异地客户”与活动家客服确认参会信息后,再安排出行与住宿。
退款规则:
活动各项资源需提前采购,购票后不支持退款,可以换人参加。
您可能还会关注
-
GOPS 全球运维大会 2025 · 深圳站
2025-04-25 深圳
-
2025第三届国际前沿材料大会暨航空航天材料技术创新及应用发展论坛
2025-04-18 无锡
-
2025(第七届) 世界细胞治疗与再生医学大会暨展览会
2025-04-16 北京
-
2025年第十三届东北国际安全防护用品展
2025-04-24 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