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泰吉轩画廊走过了四个年头。四年里,泰吉轩始终把“经典影像,艺术收藏”作为经营宗旨,“把大师的作品展给大家,把经典作品留在中国”作为画廊的责任。如今,泰吉轩画廊已得到了收藏家、摄影师以及艺术专业人士的认同。凭借良好的信誉,泰吉轩画廊得到了收藏家肯定,同时也获得了国际相关机构、摄影大师、家族及其基金会的充分信任,让我们引以自豪的是:短短四年时间里,世界摄影史上数十位重要摄影大师的原作被我们带到了中国。这其中,大部分摄影大师的原作都是首次在中国展出。让我们欣慰的是:我们与国内收藏家携手将这些重要摄影大师的作品一件件留在了中国,这些收藏,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越来越凸显其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短短四年时间,我们所做的每一个展览都有着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意义。
泰吉轩画廊开展四周年之际,我们非常非常荣幸地得到了保罗·卡普尼格罗本人的授权,将其部分经典作品在中国首次展出。此次展览,再一次填补了中国摄影展览的空白,这些作品再一次丰富了中国影像艺术的收藏。今天,有幸与您一同欣赏摄影艺术史上如此重要的一位伟大的摄影巨匠保罗·卡普尼格罗的作品,希望这些经典之作能带给我们新的艺术享受。
保罗·卡普尼格罗(Paul Caponigro)1935年生于美国波士顿。在世界摄影史中保罗 卡普尼格罗与同安塞尔·亚当斯、爱德华·韦斯顿、保罗·斯特兰德等一系列“纯影派”、 “直接摄影”风格的艺术家被记载于同一时代,保罗·卡普尼格罗是这一时代唯一仍然在世的摄影家,同时,也是今天我们能够见到的老一代“纯影派”风格摄影家中最后一位世界级著名摄影大师。
1953年,保罗第一次见到亚当斯的时候,就深深的被其作品所吸引。机缘巧合之下,1954年在摄影大师米诺·怀特即将前往柯达摄影博物馆就任的欢送会上,保罗见到了安塞尔·亚当斯、依莫金·坎宁安、多箩茜·朗格等当时美国最顶尖的摄影大师,就此,他正式踏入了纯影派这一艺术发展方向。当时,他年仅19岁。1955年至1957年之间,保罗在罗切斯特跟随米诺·怀特开始了他了摄影艺术与摄影哲学方面的研究。罗切斯特是世界上馆藏最为丰富的柯达摄影博物馆的所在地,依托摄影史学家博蒙特·纽霍尔为其建立的丰富馆藏,使得保罗在摄影艺术上有着飞速的发展。1958年柯达摄影博物馆为其举办了他第一个摄影展。当时他年仅23岁。
保罗对自己的摄影艺术发展过程感到非常的幸运,谈及他的摄影学习经历时,他说:“是啊!我甚至都不用通过去大学或中学里学摄影。我直接就找到大师们去学习了。我和西海岸所有最棒的摄影师会面了。这就是我的摄影教育”。的确,在诸多摄影大师的言传身教下,保罗汲取了众位前辈摄影大师艺术思想的精髓,并将这些艺术思想提炼、发扬,使其融会到自己所要表达的艺术中去。
对于作品的内涵,保罗是这样阐释他自己作品的:我更倾向于去寻找我所见的事物中“背后”的东西。我看到树、我看到河、我看到……我觉得在它们的“背后”或者说在它们“内部”是有“灵性”的,它们存在于眼睛所看不见的部分。所以我开始尝试去拍下它——琢磨如何去呈现这些事物的“灵性”,这是个难题。因为,摄影这种方式是非常“现实的”、非常“具体化的”,所以我需要找到一个方法,这就是我选择拍摄黑白照片的原因。黑白照片更为抽象。而彩色照片会使人和现实事物的距离太近。我使用黑白摄影,因为,这样可以更抽象,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事物。它们深沉、安静而柔和。它们暗示着那里面有些东西,超越了所拍摄的事物。是这些东西使我的作品和西海岸那些摄影师的作品有所不同。你知道,亚当斯的风景摄影是多么优美。但是,我需要的更多,我需要探索事物的“灵性”。我花了一些时间来寻求属于我自己的路,最终我在暗房中找到了我的路,我的暗房风格使我的照片拥有了一种“另外”的东西。人们看见我的照片会觉得, 似乎有某种“更深远”的东西在里面,但是他们无法说出是什么,这是很难用语言描述事物的“灵性”。
德国哲学家康德最早提出了“自在之物”这一观点,他认为“自在之物”指的是认识之外的,但又绝对不可认识的存在之物。简而言之,就是本身存在,能被感受但难以言喻之物。著名摄影的评论家本亚明用“灵光”一词将摄影艺术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审美境界,本亚明认为在当代艺术、尤其摄影作品中真正能够触动观者的,就是这些作品中所蕴含的“灵光”。艺术评论家艾略特说过:“传统不可能被继承下来,如果你想要保持传统,就必须通过辛勤的劳动来获得。”如果说阿尔弗雷德·史蒂格利茨对世界摄影艺术的最大贡献是找到了摄影的本质,将“直接摄影”也成为艺术摄影史上最为重要的一支艺术流派;那么,保罗·卡普尼格罗的伟大贡献就是通过他“辛勤的劳动”将这个概念有勇气用作品彻底地表现出来,并达到极致。
保罗的作品告诉我们的“灵性”其实就是“自在之物”,就是我们透过他的照片所能真真切切感受到的。那种拍摄对象物体本身以外的又真实存在的一种感觉。这种灵性恰是他照片之中的“灵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