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书画名品展

时    间:  常年
地      址:  台北
活动标签:  艺术展
亲,为了能及时参会,请提前报名哦
选择价格:

数      量:  

已过期 留言咨询
分享到:

近代书画名品展

清末民初,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由于西潮激荡以及古代遗珍发表机会之增多,无论在创作精神或表现形式上,多与时代脉搏密切相系,不再陈陈相因,除了有别于嘉庆、道光之前的传统面目,更显现出欣欣向荣的复兴景象。

综观近代绘画,殆可依地理环境划分为华北、华中、华南等三大系统。其间,寓居北平的齐璜(1863-1957)、溥儒(1896-1963),各循质朴稚拙与雅淡超逸之途径,别树奇帜。而活跃上海的赵之谦(1829-1884)、吴昌硕(1844-1927)、曾熙(1861-1930)诸家,则将金石线条融入氤氲墨彩,谱成海上一派笔致疏犷的特质。尔后,徐悲鸿(1895-1953)、傅抱石(1904-1965)更兼容中外,开创揉合中西画法的新颖格调。至于革命发源之地-广州,清季有居巢(1811-1865)昆仲的撞粉、撞水新法;民初,高剑父(1879-1951)、高奇峰(1889-1936)、陈树人(1884-1948)三杰复负笈东瀛,另闢一色墨皆美的岭南画派,影响所及,迄今犹盛。

书法自清中叶以来,碑学渐兴,习者多趋刚劲浑穆之北碑书风,如邓石如(1743-1805)、阮元(1764-1849)、包世臣(1775-1855)、杨沂孙(1813-1881)、赵之谦、翁同龢(1830-1904)等,堪称此中表率。民国肇建初期,甲骨、金文陆续湧现,对于当时书体亦颇多影响;即使时势板荡,志士仁人于兵马倥偬之际,偶一搦管染翰,益觉豪气干云,如于右任(1879-1964)、谭延闿(1880-1930)诸公,莫不于敦厚间隐现正气,箇中涵蕴,实有非学力所能至者。

此项展览,系由本院购藏、寄存,暨近年来各界捐赠之作品中精选而得,以近代书画艺术之多元发展为主轴,俾使观众于欣赏之馀,能对百馀年来艺坛先进们的戮力耕耘,有更深刻之体认。

展品选件:

华北地区

华北地区的艺术发展,向以北京为核心。北京为元、明、清三代帝都,历来聚集于此的书画家,往往蕴含浓厚的国粹色彩,遂有「京派」的称呼。北京艺坛主要强调从传统文化汲取营养,继而寻求深化自己的艺术语言与特质,致令京派画家的作品中,始终保有传统绘画的神髓。如齐白石(1863-1957)、陈师曾(1876-1923)、金城(1878-1926)、于非闇(1888-1959)、溥心畬(1896-1963)、王雪涛(1903-1982)等人,均属此型。

民国 齐白石 荔枝

齐白石(西元1864-1957年),本名纯芝,后更名璜,号白石、借山翁、寄萍等。湖南湘潭人,客居北京最久。除善画山水、人物、花卉、草虫外,亦兼擅书法及篆刻。

本幅为林宗毅先生捐赠。画藤篮中,盛满果实。色泽鲜豔的荔枝,引来老鼠窃食。荔枝鲜丽的朱红色在黝黑的老鼠烘托下,显得格外亮眼。这种朴拙、大写意的画法,于二十世纪前半期颇为风行。

民国 金城 花鸟

金城(元1877-1926年),字拱北,号北楼,浙江吴兴人。曾留学英国研习法政,并考察西方美术发展。民初曾任国务院祕书,负责筹设古物陈列所,创办中国画学研究会。工画山水、花卉,又精于摹古。

本幅为林宗毅、林诚道父子捐赠。画梧桐树绿叶成荫,毬果似铃铛般地悬垂其间,树下并有蔷薇花盛开。一对八哥,为哺育巢中幼雏,来回穿梭。通幅设色温润明亮,俨然有阳光透射其间。

华中地区

上海是华中地区的首要商埠,也是江浙一带最大的文化重镇。上海艺坛由于兼融中土与外来文化,发展出极为活泼、多元的面向。著名画家如蒲华(1830-1911)、任颐(1840-1896)、吴昌硕(1844-1927)、黄宾虹(1865-1955)、吕凤子(1886-1959)、徐悲鸿(1895-1953)、张大千(1899-1983)、傅抱石(1904-1965)等人,各循「汲古创新」或「引西润中」的理路,缔造出前所未见的时代新风格。书法方面,则以崇尚碑学为正宗,行笔豪迈劲健,并揉合金石与篆刻趣味,吴熙载(1799-1870)、赵之谦(1829-1884)、吴昌硕等人,厥为代表。

清 赵之谦 篆书七言联

赵之谦(西元1829-1884年),字益甫,号㧑叔,别号悲盦。浙江绍兴人。书法初学颜真卿(709-785),后专意北碑,师法邓石如(1743-1805),加以融化而成一家。

本联字之结体,婀娜多姿,饶有动态。婉转流畅中,别具古雅气息,正是赵书的特色。释文:万物不平有风俗,七情之合为中龢。勳唐七兄大人雅属。集会稽刻石。赵之谦。

清 任颐 花鸟

任颐(西元1840-1895年),浙江山阴人。字小楼,后改字伯年。画初从父亲鹤声学,后又得任熊、任薰指授。人物、花鸟俱佳,赋色鲜丽,形象活泼;并以长期鬻画上海,为时人誉为海上派班头。

本幅为林宗毅先生捐赠。金笺扇面画碧桃花盛开,白燕迎风振羽而飞。粉白嫣红,率意点染,而物态优雅,赋色尤令人觉三春寒意,鸟语花香,盎然纸上。画成于光绪五年(1879),时四十岁。

清 吴昌硕 行书中堂

吴昌硕(西元1844-1927年),浙江安吉人。原名俊,字昌硕,七十岁后以字行。廿二岁补试秀才,五十三岁曾保举任安东县知县,惟一月即去职。

本幅为蔡辰男先生捐赠。吴氏廿九岁时,曾在苏州潘祖荫、吴云、吴大澂处,获观古代彝器及名人书画。后又从杨岘进修文艺,钻研诗、书、篆刻。书法以石鼓文最为擅长,用笔结体,一变前人成法,力透纸背,独具风骨。此作亦如是。

民国 徐悲鸿 马

徐悲鸿(西元1895-1953年),江苏宜兴人。曾先后赴日、法、德等国,精研写实主义绘画。提倡中国画改良论,楬橥中西合璧式的创新理念,影响近代中国艺坛及美术教育,至为深远。

徐氏以画马着称,他所画之马,并不只为艺术欣赏,大多蕴藏有抒发郁结与爱国忧世的心情。本幅为四十六岁(1940)所作,时对日抗战方兴,画中骏马雄健的神态,自有鼓舞人心的深刻意涵。

华南地区

近代华南地区的艺术发展,以「岭南三杰」-高剑父(1879-1951)、高奇峰(1889-1933)和陈树人(1884-1948)最具革新意识。三杰的画艺,初传承自广州「隔山派」名家居巢(1811-1865)和居廉(1828-1904),后又赴东瀛留学,在技法表现上,于师法自然之外,更侧重于渲染与气氛的营造,充满了浪漫、抒情的视觉美感。

林风眠(西元1900-1991年),原名林凤鸣,广东梅县人。曾留学法国,归国后先后任教于北京艺专、杭州艺专。林氏主张以中西融合的方式改革国画,撷取西方印象派、野兽派的风格,以及中国传统绘画及民间美术,如画像砖、瓷器彩绘的造型元素,终能提炼出极富个性化的艺术语言。

渡台书画家

民国卅八年以后,陆续渡台的大陆书画家,携入了中土的风格技法,无疑为台湾地区的艺术发展,注入新的养分;而台湾特殊的亚热带风情,同样为渡台书画家,激发出求新求变的动力。其中最有名者,莫若「渡海三家」-溥心畬(1896-1963)、黄君璧(1898-1991)、张大千(1899-1983)。仔细检视他们早、晚期风格的递变,即能充分体会艺术与时潮、地域环环相扣的紧密联系。

张大千(西元1899-1983年),本名爰,号大千居士。四川内江人。诗、书、画俱长,尤以画艺声名最着。张氏的习画历程,初由临摹传统起步,兼作工笔、写意。平日喜好游历名山大川,画境随之开濶,终能在传统笔墨的基础上,另闢泼墨、泼彩新局,成为当代国画创新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