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主持:高士明、孙善春
策展人:宋振熙
事实上,谈论艺术,谈论大自然,走近艺术,走近大自然,都有太多的路径可选,大家都真地看到或知道,也是千姿百态的。可是,拿大自然我们能做什么?自然这两个字,对文化人来说是相当玄妙的。加上个大字,更让人有距离感。不管怎么说,自然已经自然而然地也可以拿来说人类了,因为世界越来越文化了:艺术是人为之物,是人对世界自然的文化。面对曹晓阳的作品,许多人会脱口而出:山水。有艺术史知识的观众,当能联想到荷兰英语德国俄罗斯乃至美国等所在的风景画。但对画家曹晓阳来说,他们要动手为艺,让山水进入他们的生活。至从他们的画里,可以看到手艺的精微与艰难。因为山水太难了。
就中国而论,山水起于人物之后,原来只是配景,后来渐渐独立,演变,一至成为高深难测的高级艺术形态。说它难测,实是因为天心难测,天道无情之类的语言;而且我们看到山水时实在难以不作如是想了:我们太文化了,像尼采所说。山水,于是仿佛处于人间与天道之间的中介位置,烟云神秘,引人入胜。但天地无言,内中奥秘,惟有能者得之。对于画有志于山水者,古人的教诲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话可说是总结性的,其中当然有太多的问题,尤其要摆在画家跟前。外师造化如何师,中得心源如何得,而且,这外与中如何能打通一体,实在是难而又难。因为千万不要忘记:造化是天地之功,非人类努力所成。而艺术,永远是人的事情。
曹晓阳的许多作品是写生的,可以说是师造化;但造化之物是动的,与人事俱变的,而那造化是隐而不彰的。有论者,如画家傅抱石,说理想的山水,当然应该是要画的和真的一模一样,而这是办不到的。这话很值得思索。或者应该这么理解他的论点:如果画者能够看穿领会大自然的造化之功,捕捉到了它/她(称大自然为它还是它?这细节令笔者感情上出现波动)的恒常之道,那就能画出真的山水了。这是得道之人的功夫。而画家非至人神人完人等,他会以人的眼睛来看山水,来感受,来传达,而且他还要学习,学习来看,来感受,来传达;而学习的材料是复数的,道路是并非惟一的。
这里即是关涉人事的山水,这里的大问题是传统。传统,或者可以说是人持续努力而设定维持的恒常不变,它与天道,应该有着相当的对应,或者对抗。人,总有着重归自然的渴望,成为自然的渴望而曹晓阳作品围绕中国山水情怀与气韵而生,将东方绘画的神韵气质与西方光影绘画技法与写实性表现相结合,形成中西并举的作品风格。本次展览将展出其近几年潜心绘画创作中的部分经典之作。让艺术观者感知当下山水情境的新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