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之匙2-实验艺术项目
展览时间:2013年8月3日-9月14日
展览场馆:扉艺廊
开幕酒会:2013年8月3日 周六 14:30
策展人:莫夜
主办:扉艺廊、蓝田计划
艺术家及团队:宋志雄、邵成村、杨志峰、蔡远河、蓝田计划、佛山口述史小组、广州湾青年会馆
继2013年6月《保育之匙》在方所展出,2013年8月3日-9月初推出实验艺术项目《保育之匙2》。策展人为蓝田计划发起人及负责人莫夜。与《保育之匙1》不同,《保育之匙2》中,涵盖更多关于文化保育的团队及艺术家。当中有来自广州的蓝田计划,佛山的佛山口述史小组,湛江的广州湾青年会馆等文化保育团队;还有省内闻名的民间工艺大师,如灰塑大师邵成村及其团队,珐琅工艺大师杨志峰及其儿子,还有走访5年并整理出广州窗花志的民俗专家宋志雄。保育一词在其被人逐渐认识之时,究竟保育践行者们是如何寻找他们的保育之道的?作为传统文化本体的继承者,他们又是如何看待文化保育之路的?展览《保育之匙2》会搭建传统与当代艺术对话的平台。
佛山口述史小组工作照
民间传统在过去整整一个多世纪里一直经历着风雨。时至今日,其模糊而尴尬的定位使得人们对其产生认同上的疏远,与此同时,城市化已逐渐将原来的社会基层重构。被关进景区牢笼或送进博物馆已经成为了不少历史传统文化苟且存活之道。近几十年,仍然有很多传统文化传承人坚守在民间技艺传承与保育的战线上,如灰塑大师邵成村,珐琅工艺大师杨志峰,还有近年奔走于广州大街小巷搜集民宅窗花图案的民俗专家宋志雄。
杨志峰工作照
近年,在广州乃至广东地区,大街小巷上也多了很多为历史存照的年轻人,于是慨叹与呼吁四起。对传统文化的现状可以选择慨叹,不过并不能改变什么,缺少践行,一切将变得无力,于是,更有年轻人开始建立文化保育组织或团队,将他们的文化自省付诸于行动,如蓝田计划,佛山口述史小组,湛江的广州湾青年会馆等等。随着保育一词逐渐被熟识,全国各地在很短时间内诞生了很多文化保育计划或团队,这些围绕城乡进行反思甚至践行的计划与组织,必定会为中国城乡社区改造建设提供新的思路。而不少计划或团队已经开始在城市乡村的文化保护及保育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通过身体力行去寻找记录这些城市乡村即将或已经消失的集体记忆,甚至开始总结出经验方法回馈社会。
续-骑楼-安扬霞山骑楼街
“保护”与“保育”甚至到“活化”应是不同的概念。保育更强调“育”,“育”后方能生根发芽。不可否认,“保育”一词有自上而下的意味,保育工作是“植根”还是“殖根”?究竟是我们在保育对方,还是对方在保育我们?如何做到保育有道?想要把握这种“保育之尺度”,我们究竟还要从当地文化中吸取多少知识经验?总结的方法又是否切实可行?在这个展览中,各位艺术家及团队以雕塑,摄影,版画,影像,装置等方式进行创作。
《义参天地-赠关刀记》(版画)
从众多作品中观者会感受到传统文化坚守者的精湛技艺以及信念,也能感受到年轻的保育工作者及艺术家们博古好德的情怀。这次展览有趣的地方在于有很多跨界的尝试。我们希望能以艺术的形式整理或呈现出一些关于文化保育的脉络,并进行方法论的探讨:这些文化体系是否适合播种、嫁接或者插株?如何让城乡社区的人们感知“社区象征资本”的力量,从而实现“造血”?身体力行或许是唯一的探索方式,这些探索出来的方法,会为城市或乡村的文化保育工作找到一把“保育之匙”。
邵成村
配套演出
演出时间:2013年8月3日 周六 15:00
演出团体:八十年代剧团
配套讲座
讲座时间:2013年8月3日 周六 16:00
讲座团体:车陂龙形拳会
蓝田计划
蓝田计划于2006年确立方向,2007年成立团队,是一个基于关注民间传统文化的现状与发展,自愿发起的文化保育团队。过去七年,他们以广州周边的城中村或者乡村作为试点。以行动组方式进入乡村社区,以服务乡村社区原生文化艺术为参与方式,为青年人提供一个可以相对深入接触、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的平台。支持这个团队的学科包括艺术、人类学、历史学,建筑学、城市规划等。成员当中有艺术家、设计师、教师、人类学者、历史学者、媒体人,大学生等。在蓝田计划的践行过程中,他们将城市及乡村中那些一息尚存但日趋式微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形态采集记录下来,积聚成资料数据库,通过分享、研讨、展览及出版物的形式传播,并计划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传统文化保育的方法论及模型体系,并最终反馈到社区当中。
2010年 举办实验艺术展《沥站》――广州沥
2011年 举办实验艺术展《西场站》――广州西场
2011年 成都双年展国际设计展参展作品《绝核士多》――成都
2012年 黟县国际摄影节与碧山丰年庆参展作品《扑克寻脉》――黄山黟县碧山
2013年 实验艺术项目《保育之匙》――广州方所
咨询电话:020-37688830/020-37688781
场馆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农林下路5号亿达大厦G层
*图文资料由扉艺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