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余刚,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编委 , 第 18 届国际超相对论核-核碰撞会议国际顾问, World Consensus Initiative Project - 2004 国际顾问 , 美国相对论对撞机( RHIC )- STAR 国际合作组理事,中国核物理学会理事,上海市核学会理事, 中国青年科协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科学部第十届学科评审组成员等。 马余刚研究员多年来工作在中高能重离子核反应和奇异核束物理,在核反应的集体效应、核物质的多重碎裂和液气相变、同位旋物理、相对论 重离子碰撞物理等前沿学科作出过重要贡献,取得了一系列科学发现成果。如首次提出了原子核的 Zipf 图和 Zipf 定律,论文发表在1999年 《 Phys. Rev. Lett. 》上,不久后由国外科学家在西欧核子中心的实验中和在美国的实验中得到了应用和验证;首次创立了用核反应输运理 论研究核反应总截面的新途径,较好地解决了传统的核反应截面模型在低能区预言偏低的问题,工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多次直接应用和引用 ,国外学者在长篇的评论文章中大幅引用他们研究得到的图和方法进行介绍和评论;测量了氩核的“卡路里”曲线,被国际上广泛引用;用非 平衡的核输运理论提出了研究核前平衡发射的初试自由度的方法,得到了与实验极好的吻合;系统研究了核物质的多重碎裂反应和临界现象、 轻系统核反应的集体流、核的同位旋相关的物理以及核态方程的研究,都受到了国际同行的引用和好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 SCI 收录)包括《 Phys. Rev. Lett. 》上发表论文发表近 130 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应邀作多次报告。 马余刚研究员先后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二等奖,上海市科技精英,上海市杰出青年, 上海市优秀专业技术人员称号和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等奖励或荣誉。
马余刚出席会议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