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坦君,宁波人,北京大学衰老研究中心主任。1978年被教育部选为首批访美学者,1981年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博士后结业证书。八十年代起将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理念和技术引入我国老年医学, 1993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个衰老相关重点项目,其后主持国家级项目多项;率先在我国开展端粒与人类细胞衰老相关性研究,证明国人每增1岁,血淋巴细胞端粒约缩短35bp,女性慢于男性(1996),细胞衰老关键基因p16表达状态可影响端粒缩短速度;抑制p16表达,可延缓端粒缩短及细胞衰老(2001);指出氧化损伤引起的细胞早衰也伴有端粒缩短。证明p16可抑制乳癌端粒酶,使癌细胞端粒缩短,恶性减弱,抑制端粒酶表达,乳癌细胞易凋亡(2003)。发表科学论文300余篇,主编《医学老年学》等专业书籍5部,倡建"中华健康老年网",相关研究入选"2002年公众关注的中国十大科技事件",两院院士评出的"200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列为国际Biomed Experts网Cell Aging领域"Top authors"。2005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现任北京大学校学委会委员, 基础医学院生化系教授,中国老年学学会衰老与抗衰老科学委员会荣誉主任委员,卫计委老年医学重点实验室学委会主任,杭师大衰老研究所荣誉所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