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作业是奥沙重要非牟利年度展览。展览缘自一系列对价值的疑问:在2012年之「Whither Contemporary Art?」里,奥沙探究知识与艺术上的索求及辩论的新范式;而在2013年的对立面的磨合里,奥沙强调艺术于道德及社会的价值。到了2014年,奥沙邀请到资深策展人及当代亚洲艺术学者Charles Merewether,策划了迄今最大型的市场作业展览《抹煞:由概念主义到抽象论》。展览分为两部份,于在奥沙及香港城市大学同步进行。为配合展览,国际策展人David Elliot将主持一场汇聚多位国际重要策展人之座谈会̶艺术与价值。讲者将从展览主题出发,剖析现今艺术世界里市场化的现象,各地的艺术创作如何受到影响,艺术家又如何作出回应。两项活动均由奥沙艺术基金与香港城市大学合办,同时为城大30周年校庆活动。
此次展览聚焦于环球艺术市场中,用以衡量「价值」的标准。透过提出质疑,对艺术品的本质审美价值日渐被市场定价所取代此现象作出评议;当代艺术市场方兴日盛,却呈现出向某类媒介、风格及「品牌」的倾斜,至令艺术的本质审美价值日渐被取代。艺术在此等形势下,往往被压缩为一个表现的载体,多于一个探索思考和议题,藉着感官与世界接合的基础,亦即是艺术之主题,变得比其概念及作品的物料处理更为受重视。此次展览将展出来自香港、中国大陆、新加坡、菲律宾、日本、南韩、印尼及泰国的作品,然这些地区向有以物件为基的创作以及概念艺术的历史,这些却往往被受忽略,其作品某程度上亦尚待深究。故此次展览将会对这些地区的艺术的本质审美价值,与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作一整体梳理。
艺术家
香港:区凯琳 | 邓国骞
中国:宋冬 | 于吉 | 赵赵
新加坡:Ng Joon Kiat | Milenko Prva ki | Jeremy Sharma | 陈斯恩 | 胡耀光
菲律宾:Ringo Bunoan | Nilo Ilarde | Bernardo Pacquing | Maria Taniguchi
日本:半田真规 | 菅木志雄
南韩:李荣林 | 金信日 | 严美爱
印尼:FX Harsono | Tintin Wulia
泰国:Nipan Oranniwesna
策展人:Charles Merewether
生于苏格兰,于悉尼大学获艺术史博士。他是现代主义及当代艺术史学家和作家,曾于美国、墨西哥、南美洲、澳洲及新加坡任教大学,亦曾出任洛杉矶盖堤研究中心藏品策展人(1994-2004)、悉尼双年展艺术总监及策展人(2006)、阿布达比萨迪亚特岛文化区副总监(2007-2008)、拉萨尔艺术学院新加坡当代艺术中心(ICAS)总监(2010-2013)。自1991年起在ICAS工作期间,曾策划了多个自南美及亚洲包括中亚多位重要艺术家的重要展览。曾出版不少论文及专著,包括《Ai Weiwei: Under Construction》(2008) 、《AiWeiwei: Beijing, Venice, London, Herzog de Meuron》(2008)及《After Memory: The Art of Milenko Prva ki - 40 Years》(2013)。另任联合编辑的著作有《After the Event: New Perspectives on Art History》(2010)及《Art, Anti-Art and Non-Art: Experimentations in the public sphere inpostwar Japan 1950-1970》(2007)。现为南洋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媒体学院访问教授。